- · 《环球法律评论》征稿要[09/01]
- · 《环球法律评论》投稿方[09/01]
- · 《环球法律评论》收稿方[09/01]
- · 《环球法律评论》数据库[09/01]
- · 《环球法律评论》栏目设[09/01]
- · 《环球法律评论》刊物宗[09/01]
环球深壹度 | 专家长文详述俄罗斯如何一步步被(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但科索沃危机并未改变俄罗斯对北约的务实合作态度,俄方在示强之后又积极推动与北约关系正常化。1999年8月,时任俄总理普京表示,俄罗斯应该且将要
但科索沃危机并未改变俄罗斯对北约的务实合作态度,俄方在示强之后又积极推动与北约关系正常化。1999年8月,时任俄总理普京表示,俄罗斯应该且将要融入文明世界,因此“我们将与北约合作”。随后俄与北约恢复接触,双方军队开始在科索沃维和行动中密切配合,一直持续到2003年。
2001年的“9·11”事件成为双方关系升温的契机。普京在大国领导人中第一个致电支持小布什,美俄成立了反恐联合工作组。2002年5月,俄罗斯与北约各国签署协议,将常设联合理事会升级为北约-俄罗斯理事会。2004年3月,俄罗斯和9个北约成员国举行了第一次联合反导指挥部演习。2004年12月,俄罗斯与北约批准了全面反恐行动计划,俄加入北约在地中海的反恐行动。时任北约秘书长罗伯逊以及北约一些成员国领导人支持俄罗斯加入北约。这是俄罗斯与北约的短暂蜜月期。
同样在这一时期,俄罗斯与美国和北约关系的三条裂痕开始显现。其一是反导系统与战略稳定问题。2002年,美国单方面退出美苏签订的《反导条约》。其二仍是北约东扩问题。继1999年吸收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为成员国后,北约无视叶利钦此前提出的“北约不向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扩张”的红线,向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7国发出邀请,开启第二轮东扩。波罗的海三国于2004年加入北约。其三是“后苏联空间”的“颜色革命”问题。2003-2005年,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先后发生“颜色革命”。这三条裂痕虽然在当时并未严重影响双方关系,但成为延续至今的纷争与对峙根源。
2004年4月22日,北约会旗和26个北约成员国国旗并排悬挂在装饰一新的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市中心广场上。新华社记者郭爽摄
裂痕扩大(2006-2013)
2006年后,反导部署、北约东扩、“颜色革命”这三条裂痕不但未能弥合,反而不断扩大。
2006年,美国正式提出在东欧建立反导基地,并前往波兰、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北约新成员国选址。2007年1月,美国启动与波兰、捷克的反导部署谈判。虽然美国声称东欧反导系统是针对“伊朗和朝鲜导弹威胁”,但分析人士认为,该系统同样可用于拦截俄罗斯的导弹,抵消俄核反击能力,削弱俄战略威慑有效性。同年2月,普京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演讲,激烈批评北约东扩和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这一演讲被视为俄罗斯与美国和北约关系的分水岭。
同时,北约继续推动向俄罗斯近邻扩张。2007年4月,小布什签署法案,支持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加入北约。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于2009年加入北约。
2009年,奥巴马上任后提出“重启”美俄关系,给俄罗斯与美国和北约关系带来转机。俄罗斯与北约开始朝着改善关系的方向努力,但收效甚微。
2009年11月,时任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出新欧洲安全架构提案,提出在“任何一国和国际组织无权以牺牲其他国家或组织为代价来加强自身安全”的基本原则上,建立包含俄在内的统一安全共同体,以取代北约和欧安组织等机构,彻底结束冷战。北约主动与俄接触,谈判北方通道问题。
2010年,俄与北约恢复军事合作。但俄美欧的新安全架构谈判并未取得进展。北约不愿从法律上保证部署在东欧的反导系统不以俄为目标,也不愿将反导系统的部分控制权交给非成员国。
与此同时,美西方继续在中东和俄罗斯近邻策动“颜色革命”。北约空袭利比亚,介入叙利亚内战。如果说利比亚空袭仅仅是加深了俄罗斯对北约作为“霸权干涉工具”的印象,那么北约国家对俄在中东传统战略支点叙利亚的颠覆和瓜分企图,则严重冲击俄在中东的战略利益。
急转直下(2014-2022)
2014年爆发的乌克兰危机成为俄与北约关系的最大转折点。双方中断了安全合作,并转入实质性军事对峙。
2014年,北约增加了在东翼成员国的军力部署,并于2015年开始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派出军事顾问和教官,帮助乌军按照北约制式改革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更新军备、制定对俄作战规划。2016年,北约华沙峰会决定在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部署战斗群。北约舰艇和战机在黑海的演习和巡航频度显著提升。俄与北约在东欧、波罗的海、黑海、北极地区举行多场针锋相对的联合军演,军演规模连年刷新历史纪录,舰机对峙摩擦空前增加。2021年,英国海军驱逐舰进入克里米亚12海里线内,几乎引发交火。
文章来源:《环球法律评论》 网址: http://www.hqflplzz.cn/zonghexinwen/2022/0411/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