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年年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判例赔偿情况分析(3)

来源:环球法律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2 “以鉴代审”模式下的赔偿比较 医疗纠纷中最核心的争议是赔偿,也是医患共同关注的焦点。医疗损害赔偿属于民事赔偿,是在确定民事责任程度的基

3.2 “以鉴代审”模式下的赔偿比较 医疗纠纷中最核心的争议是赔偿,也是医患共同关注的焦点。医疗损害赔偿属于民事赔偿,是在确定民事责任程度的基础上计算赔偿金额,故以医疗损害鉴定明确损害原因、确定责任程度是处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关键[8]。目前,我国医疗损害鉴定“二元化”主要体现在鉴定制度、鉴定机构以及鉴定人的不同[9],而司法审判多采信司法鉴定意见,因此,赔偿也呈现“二元化”,即医疗事故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赔偿,非医疗事故或一般医疗过错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赔偿。总体来看,医疗事故比医疗过错赔偿项目少、标准低,患方多倾向于医疗过错赔偿;赔偿总额以赔偿项目合计乘以责任参与度或将精神损害抚慰金单独计算,此外,司法审判也会考虑一定的补偿机制[10-14]。

3.3 赔偿原则 医疗损害的发生对于医患均不利,双方无法有效沟通则可导致纠纷,医方以正确行为被认可为诉求,而患方以生理与心理需求被满足为诉求,其机体健康难以恢复时多以金钱赔偿作为补充,因此,赔偿是解决纠纷的最终环节,赔偿原则如下[15-17]:①注重医疗过错原则,即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可能对病人存在一定损害,首先需确定其诊疗操作过程确有过错,再认定赔偿责任。②考虑损害参与度原则,即医疗损害责任认定首先需确定医疗行为本身存在过错,其次还需考虑损害的责任程度,损害参与度直接影响责任程度,医疗过错大、事故等级高→责任程度大→赔偿金额多。同时,病人原有疾病的风险性及医疗行为本身的风险性均是医疗损害发生的正向因素,计算赔偿金额时需要纳入考虑范围。审判实务中,需以各项危险因素为基数,在此基础上全面考虑折算系数(即损害参与度),最终确定患方所获赔偿金额。③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原则,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是医疗损害赔偿的最基本原则[18]。医疗赔偿需要考虑医患双方条件、地位及当时的社会性,医方直接面向人民大众服务,如赔偿金额较多可能导致破产,医疗资源减少;如赔偿金额较少,对医疗机构的警示作用不佳,不利于医疗技术提升,也不利于保障患方利益。④适时调整原则,即法律为人民服务,社会发展要求有关规定与时俱进,僵化的规则会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福利收入不断变化,采用一成不变的赔偿标准将不能适应现有需求。

4 小结

《侵权责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以来,进一步明确了医患双方的权利、责任,医疗纠纷逐步得以合理解决,但机制尚未完善。“二元化”赔偿制度下的医疗事故赔偿与医疗过错赔偿在审判条件、赔偿项目、赔偿标准及赔偿金额方面都有差别,与医疗鉴定存在重要关系。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实行“一元化”鉴定、赔偿制度[19],坚持四项赔偿原则,辅以多种条件赔偿制度,有利于科学确定医疗纠纷赔偿金额,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1] 新华网. 2016 年全国医疗纠纷数量同比下降6.7%[EB/OL].[2020-02-23]. xinhuanet. com/legal/2017-02/23/c_.htm

[2] 杨立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条文释评[J].法律适用,2018(1):38-51.

[3] 宁超,丁美超,苏天照.45 例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例的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法制,2015,23(3):58-64.

[4] 王越.274 件医疗纠纷案件相关因素分析[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5.

[5] 王露,姜小艳,张思容,等.我国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统计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6,33(6):1051-1053.

[6] 石镁虹,章桦,杨庆强,等.1 825 例外科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分布特征与赔偿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5(3):337-342.

[7] 宁超,王蓉,李淼,等.医疗损害责任纠纷重复鉴定4 例[J].中国司法鉴定,2017(5):105-108.

[8] 陈婧雯,仇永贵.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改革研究[J].证据科学,2017,25(3):373-385.

[9] 周敏,邵海.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与司法裁判:背离困境与契合构想[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5(3):89-100.

[10] 林文学.医疗损害赔偿审判实践中几个法律问题的探讨[J].人民司法,2007(17):42-45.

[11] 石镁虹,章桦,刘可智.2 224 例医疗损害纠纷精神损害赔偿的实证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6):54-57.

[12] 王松.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J].法律适用,2016(1):62-68.

文章来源:《环球法律评论》 网址: http://www.hqflplzz.cn/qikandaodu/2021/0708/523.html



上一篇:饲料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环境优化
下一篇:李星星学习法律知识帮助被家暴者

环球法律评论投稿 | 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 环球法律评论版面费 | 环球法律评论论文发表 | 环球法律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环球法律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